昨晚下载了戴锦华的 《复得与复失》. 这是个大概三年前的演讲, 时长约两个小时, 她讲了一些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如何通过“献祭”前现代历史, 而 1980 年以后新中国如何“献祭”革命史来进入现代社会的事情——当然她主要是通过电影作为媒介来讲述这个故事的. 老实说, 久闻戴锦华的大名 (正面和负面都有), 除了关于耽美小说的评价以外, 我一直没有看过她什么书和文章. 促使我去看这个演讲的是前面 B 站加了一个“国仁乡建”的标头: 无法想象她和搞乡建的人混到一起.

没有什么太意外地, 就像标题一样直白, 她大概花了两个小时讨论“否定”在建立新历史中的作用. 从《狂人日记》开始, 她说了一些关于如何将前现代史空间化 (btw 我非常不喜欢这种说法) 以去掉其中我们觉得使我们停滞和痛苦的部分, 然后是 1980 以后我们又如何“告别革命”、重新想象古代的生活的. 这些可能对部分不怎么读共和国史的人来说挺新鲜的, 但是只要稍作理解, 就能立刻发觉这只是一个江湖版或者说文艺版的“两个三十年不要互相否定”. 好在她没有简单地缝合, 也许是因为她知道缝合是不太现实的.

整个演说中间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1. 提到了《天书》对形式的保存和对内容的抛弃 (有意思的是, 这个保留和抛弃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应用于任何时期)
  2. 提到了金观涛刘青峰夫妇的“超稳定结构”概念, 他们确实对那代人影响很大……
  3. 提到了香港在武侠中的作用以及这个对这个作用的解释如何可以同样应用于解释为什么后期《一代宗师》和《智取威虎山》都是香港导演拍的.
  4. 提到了《英雄》和《刺客聂隐娘》中宣扬的对秩序的认同和这种认同如何同样地在现在的年轻人中大批出现, 不过她说的年轻人可能都是北大学生 :P
  5. 现场关于余秋雨和龙应台的笑声, 这个真的很搞笑.

也有几个没有意思的点:

  1. 不敢“妄言未来”
  2. 把未来寄托在二十一世纪的“技术革命”上
  3. 在问答环节中可能是由于时间不够导致的对“传统构建”的浅薄解释

整场听下来确实挺爽的, 不像读繁杂的理论, 看这类抽象的演说就像喝无糖可乐, 甚至连搞思维体操的难度都没有, 大脑在休闲, 而味蕾以为自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因此也不难想像为什么戴锦华能抓住那么多粉丝: 她的语言精准, 分析的媒介足够大众, 有鲜明又模糊的观点. 这一切加在一起, 呈现给受众的一种极致的感觉, 一种自以为抓住了脉络、找到了捷径和解释的享受, 一种宗教享受. 不过这也仅仅是享受罢了, 因为就像她自己说的, 她不敢妄言未来. 然而任何理论的最终魅力都在于预言.

徐冰的《天书》: